《数学原理(第一、二、三卷)》

        阿尔弗雷德·诺思·怀特海和伯特兰·罗素的《数学原理》雄心勃勃地试图通过逻辑主义纲领(logicist thesis)将所有数学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,构建算术从原始命题(primitive propositions)和逻辑类型(logical types)出发,以解决像罗素自身的恶性循环原则(vicious circle principle)这样的悖论,后者禁止自指集合(如“所有集合的集合”)。分支类型论(ramified theory of types)将命题和函数分层,形成等级体系,以避免循环性,而命题函项(propositional functions)(如“x是一个数字”)用内涵定义替代了集合。该系统使用PM符号系统(PM notation)——用点表示逻辑联接词——通过严格的推导得出像1+1=2这样的定理,尽管要经过数百页的推演。尽管它是不完整的(哥德尔后来证明了其不完备性)且因可化归公理(axiom of reducibility)过于临时化而受到批评,但它革新了形式逻辑,启发了可计算性理论(图灵的工作),并成为分析哲学和数学基础的里程碑,尽管在实际应用中被ZFC集合论所取代。

 点击下载:Principia Mathematica.pdf